见“圾”行事,绿色“童”行
为节约利用可再生资源,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全体师生、家长的垃圾分类意识,近日,幼儿园开展了各项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活动。现将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宣传培训先行,创设支持性环境
首先,该园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并进行动员宣传,使教职工充分认识减少校园垃圾和节约资源的重大意义,并向家长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宣传、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接着,购置分类垃圾桶,按照要求做好垃圾桶“四分类”,在班级、办公室设置2分类桶,在公共区域设置3分类桶,幼儿园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设置餐厨垃圾桶,并做好日常记录,工作,创设支持性环境,营造分类氛围 ,积极调动师生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
二、以活动为载体,践行垃圾分类活动
各班采用不同形式:如上网查资料、图片,或进行调查、采访等搜集资料,然后利用集体活动等时间,在班里进行交流,相互受教育,引导幼儿学会分类垃圾;养成在室内分类的习惯;对分类工作做得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奖励,树立典型,介绍经验,强化推广。
三、开展分类教学,分类垃圾齐动手
为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幼儿园将垃圾分类纳入教学活动,组织各年龄段开展不同形式的垃圾分类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幼儿认识常见的垃圾分类标志和基本分类常识,引导幼儿使用班级分类垃圾桶进行分类。据悉,幼儿园正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后续还会分年龄段开展一系列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由幼儿园带动幼儿,幼儿带动家长,提升师生及家长对垃圾分类的参与率。
四、反思提升
通过此次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增强了全体教职工以及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从而不断提高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在后期的活动中,我们将实行各项资源利用登记制度,减少纸张浪费,实现废纸再利用,有效管理环境创设资源支出。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物品,如免洗餐具、纸杯、纸巾等,或减少不必要物品的使用量,如漂白剂、衣服柔软精等化学用剂,不但可减少开支,更可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五、亮点总结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个漫长的过程,光靠纸上谈兵恐怕很难见效。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各类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如举行“伸伸手,弯弯腰,把垃圾送回家”实践活动比赛,以及将活动延伸至家庭,调查自家生活垃圾构成情况,并作合理分类;将垃圾分类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合作办手抄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垃圾分类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内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我园还开展了各项活动,以下为活动简介和主要说明:


活动说明:环保小卫士活动。家长带幼儿利用周围时间寻找生活的垃圾分类标志,并且主动将社区内的垃圾按照标志扔进对应的垃圾桶。


活动说明: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充分运用废旧材料制作得到玩教具,体会到废旧材料的重大意义。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园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设一个绿色、和谐、美丽、节约型的幼儿园。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努力使这项活动更加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