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贴士
发布时间:2024/9/4 8:42:20 作者:卢翠翠 浏览量:3次
健康入秋 预防先行
--“疱疹性咽峡炎”“登革热”知识宣传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在季节交替时期,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在此,盛江幼儿园向大家介绍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知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为特征,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常见于夏秋季,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小孩子,而幼儿园(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是它们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往往出现聚集性疫情或爆发疫情。
二、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跟手足口病可以说是“表兄弟”,这两种疾病在表现和病原学上很相似,但是也有一些微小的区别,具体如下:
(1)发烧程度可能有区别:
手足口病的发烧,往往更加温和一些,以中-低热为主,而疱疹性咽峡炎往往一来就是高烧。
(2)疱疹的部位有区别:
手足口病除了咽部的疱疹之外,手心脚心,甚至躯干,也会有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则不出现这些部位的疱疹。
三、疱疹性咽喉炎有传染性吗?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当然有。
传播途径主要有胃肠道(粪-口)、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四、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有哪些?当患上了疱疹性咽颊炎如何护理?
对于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幼儿家长们不必过分恐慌,只要进行适当的治疗和休息,疱疹通常1周内消退,为自限性疾病,一般7天愈合。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居家隔离 2 周。
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
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
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发热患儿护理,衣被不宜过厚;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勤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五、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保护好孩子,平时要做好预防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勤通风:
家中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时,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或者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勤消毒:
孩子的餐具、奶瓶等物品,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玩具、被褥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多锻炼:
日常带孩子适当地进行户外运动,以达到增强体质,提升抗病能力。
少聚集:
人口流动大的地方接触到病原菌的几率也相对的增加,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
为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园内的传播,保证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我园特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发放告家长书,积极宣传防治措施。
2.班级积极做好各种物品及空气的消毒,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3.班级加强随检,幼儿进班要查,午睡前后要查,离园前要查,有情况随时上报。
4.如遇有疑似疱疹性咽峡炎的幼儿,立即通知家长接走去医院就诊,未接走的幼儿一律在临时观察室隔离观察。
5.班级活动与其他班错时开展,不串班,不并班。
6.班级教师会每天做好缺勤幼儿的电话跟踪随访,掌握在家幼儿的健康状况。
7.孩子自确诊日起,隔离期满十天,一定去医院复诊。患病幼儿(家长)提供就诊记录、痊愈证明(或含有类似证明的病历等材料),由校医(保健老师)结合随访情况请社区医院开具复课证明后,通知幼儿正常复课,望家长理解。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所以不被蚊虫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
目前,登革热疫区主要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浙江等南方地区。登革热的流行季节主要在4-11月。
健康提醒:
防蚊是预防登革热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我们需要做到:
1.在外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使用驱蚊液,预防蚊子叮咬;
2.酒店、民宿房间应关好纱门、纱窗,房间可以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尤其要注意婴儿床和婴儿车,也要装置蚊帐;
3.在家中使用杀虫剂灭蚊时,要按照产品的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儿童接触;
4.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如果出现发烧、皮疹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被叮咬的情况。
6.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旅行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家人,请配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住院隔离治疗。
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