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次重要跨越。5月到9月是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孩子们将经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巨大转变。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充满期待和好奇的阶段。如果家长和学校能够妥善引导,孩子们将能够平稳过渡。相反,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孩子们的未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不少家长开始提前“做功课”。比如直接教授小学低年级的内容、减少室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加大语数英的学习比重等。
这些“功课”真的有用吗?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双生子爬梯实验,让一对出生46周的同卵双生子A和B先后开始进行爬梯子训练,然而,尽管A比B早训练了7周,训练时间也是B的三倍,但是在56周和3岁时,A和B的爬梯成绩仍然十分相似。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还没做好成熟的准备时,要耐心等待,不能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会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
幼儿期的孩子正处在“游戏期”,应主要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感官与心智,不少家长却提前教导幼儿学习知识(如读、写、算)或培养各项才艺。其实待过几年,当孩子的心智发展到下一阶段后,这些知识和技能反而会更易掌握。错误的幼小衔接方式,轻则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情绪,重则将孩子置于“不成功便失败”的压力之下,使孩子养成遇事退缩与事后内疚的不良性格。
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想要帮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不过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了解幼儿园到小学的变化,明确这两个阶段的区别在哪里,才能知道孩子该“补”哪里,由此来对症下药。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需要适应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在学习内容上,孩子们将从具体生活走向抽象内容。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从直观感知转向抽象思维,这对他们的认知发展是一次重要的挑战。在学习方式上,孩子们也需要从以游戏为主的活动转向以符号为媒介的学习,这要求他们具备更强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在师生关系上,孩子们将从侧重保教走向侧重教育教学,幼儿园老师通常更注重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小学老师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作息上,孩子们也需要适应从时间宽松到相对紧凑的变化。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孩子们在初上小学时可能会面临一系列问题: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磨蹭、缺乏时间观念等,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