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地铁站,一位母亲在大声地责骂小男孩:“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把水壶放在书包里,你就是不听,看!这次真的把书弄湿了吧!我说过,这是你的书,跟我没有任何关系!”男孩哭着求妈妈:“妈妈,你别生气,别生气了……”说着试图去抱妈妈的腿,妈妈生硬地把男孩拽开:“我不是你妈妈……”旁边,一个大几岁的小女孩也在抹眼泪。
我有点心疼这个小男孩和他的妈妈,意识到他们的沟通出了问题,于是走过去,试图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
我:“看得出,你带两个孩子很辛苦,我非常理解,因为我带一个孩子都时常崩溃,更何况你有两个呢!”
男孩妈妈:“我真的太累了,他总是这样,说过很多次的事情,还是不停地出错,就是不让我省心……”
这个场景可能在很多家庭都曾出现过,事情虽小,却反映了家长在育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本文,希望家长学会控制情绪,改变亲子沟通方式,改善亲子关系。
原因分析
养育孩子的过程艰辛、劳累,家长难免会感到焦虑,产生不良情绪。长期积压的劳累和不良情绪很容易被类似“书包湿了”这样的小事点燃,继而失控,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虽然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专制、强势的养育观念还是有一定比例存在。不少家长把孩子当成“小大人“,要求他们具有超越年龄的认知,能在带有埋怨的话语中听出“用心良苦”。就像案例中妈妈所说的“说过多少遍”“不让我省心”“我不是你妈”……在这些抱怨的话中,孩子非但听不出“妈妈是为我好”,相反只会感受到:妈妈不喜欢我,妈妈不爱我!这样的心理感受对亲子关系是一种伤害。
专制的家长一味要求孩子服从,容易忽视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想法。如案例中的男孩为什么非要把水杯放到书包里?妈妈没有主动问过孩子原因。后来了解到,孩子觉得背着书包又背着水杯走路不轻松,就把水杯放进书包。在了解原因之后,妈妈的情绪平复下来,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养育策略
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意图,从而促进孩子内心健康发展。
正视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气质,成人无法要求孩子像生产线上的产品那样整齐划一。相较于女孩来说,男孩好动、好奇心强烈,也更容易叛逆、不配合,因此男孩女孩的教养方式应该有所不同。同时,家长不要强制孩子一定具有成人的认知,因为孩子无法突破年龄的限制而具备成人的认知与思维。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透过孩子行为看到其背后的原因和心理活动。当孩子说“这个书包对我来说太沉了,我真的不想背着它”时,不要否定他,而是尊重他,帮助他。
学会控制情绪,好好说话
有问题时,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情绪、好好沟通,说正向的话,不挖苦、不责备、不埋怨,为孩子做好示范。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学会了控制情绪和正向表达。如,“书包湿了,我相信你以后不会再把水杯放到书包里了。”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自身行为的后果,不断吸取和积累经验,实现个人的进步与成长。“现在,书已经湿了,我们得想办法来补救,需要我的帮忙吗?”在困难面前,家长的努力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承担和关爱,融洽亲子关系。
对爸爸妈妈说
很多事情不是今天就必须得完成的,要学会给孩子空间和余地。当孩子说:“妈妈,这道题太难了,我真的不会。”家长不妨说:“那我们明天再想办法吧!”当家长这样处理问题时,孩子会感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以及家庭的温暖与陪伴,亲子关系自然融洽。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灵会由此得到慰藉和滋养,焕发出富有韧性的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