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下的探秘之旅
发布时间:2023/4/28 15:41:01 作者:黄利倩 浏览量:1372次
银杏树下的探秘之旅
秋天,是落叶飞舞的遐想;秋天,是一阵秋雨的诗意;秋天,也是果实丰收的喜悦。天高云淡,秋风习习,秋叶纷纷,叶子一片一片飘落在大地上,带着秋天独有的魅力,渲染着大地的金黄......孩子们每天早晨的户外活动开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穿过清凉的空气让这个沉甸甸的季节依旧充满活力和无限的生命力!看,中一班的孩子们来了,他们会在小花园里会遇见谁呢?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至此,我们的银杏探秘旅程开启了。
镜头一:发现篇——遇见银杏
我们的故事,始于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秋天的周末,爸爸妈妈带孩子们外出,开展了一项“拾秋”的亲子活动,随后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亲子作品,其中关于银杏主题的作品最为凸显,恰好幼儿园也有几棵银杏树,于是,追随这一线索,我便带孩子们到楼下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利用饭后散步、以及午后散步的时间走出教室,走进户外,去观察去发现。最先发现的是小山坡上新铺的草坪:小草枯萎了,泛黄了。
老师:你们知道枯萎是什么意思吗?
天天:就是死了的意思。
老师:嗯......也可以这么说,还有呢?
曦曦:小草没有营养所以就枯萎了。
图图:它们是不是没有喝水?没有水分,所以干死了。
小杜:天冷了,它们可能睡觉了。
乐乐:就是没有生命了。
老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其实小草枯萎,有很多外观上的表现,比如在颜色方面变得泛黄,不再像春天的小草那样青青绿绿,在形状方面变得杂乱,也不像春天的小草那样生机勃勃。加上空气变冷,阳光照射不足,所以就失去了光泽,失去了生命。
紧接着我们绕着幼儿园的围栏转了一圈,看看园里这学期新栽种了些什么树,我们发现有山楂树、橘子树、柚子树、橙子树、柿子树和蓝莓树、苹果树等等,走到生态园,还发现有桃子树、枇杷树、李子树和银杏树。
回到教室后,我请孩子们把今天看到的树画下来。其中,瑄瑄小朋友画的一幅画吸引了我的注意,于是在总结评价的环节,特别展示了她的这幅画,这是一幅包含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形态树木的作品,简单的线描勾勒,展现了她对于树的别样认知:几根光秃秃的树枝代表着冬天,绿色的树叶代表着春天,红色的果实代表着夏天,而橙黄色的一团树叶代表着秋天。结合当下主题《多彩的秋天》,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再一次去幼儿园里找一找什么树的树叶已经泛黄了。
很快,孩子们便在生态园找到了这些树叶已经渐渐泛黄的树——银杏树。看到满地的银杏叶,大家兴奋不已,上演了一幅树叶踏踏响的孩童画面。他们一边玩,一边捡叶子,不一会的功夫,便捡到了好多。静静高兴的跑过来:老师,你看,这像不像玫瑰花。小瑾也凑过来瞧了瞧,问她:“你是怎么做成这些小花的?”静静回答:“就像这样卷起来就可以了。”威威:“老师你看,我也捡了好多。”
镜头二:探究篇——玩转银杏
一、是爸爸?还是妈妈?
孩子们将掉落在地上的银杏叶带到了班级区域,与银杏叶近距离的接触。在科学区,幼儿最喜欢拿着放大镜观察叶面,有了不少新发现:银杏叶大小不同,颜色也有深浅。它们的厚薄不同,有的较薄,手感柔软;有的较厚,手感稍硬。有的叶子表面有一条条线,有的中间有一道长长的裂口。他们把自己的发现用绘画、符号等方式,逐一记录在表中,自发地交流着各自的发现。为什么有的银杏树叶有缝隙?有的银杏树叶没有缝隙?为什么有的缝隙很长很深?有的缝隙只是浅浅的?这成了他们心中的疑问。
曼曼带着它的困惑找到我,我觉得还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她们的时候,于是便假装为难道:“是的,好奇怪呀,她们长得好像不太一样嘛。可惜老师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这样吧,我们回家请教一下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去查阅资料,翻看书籍和绘本,寻找答案,找到后明天来幼儿园告诉我和小朋友们行吗?”曼曼爽快的答应了我。
第二天,她一进教室便向我走来。“老师,我知道啦。银杏树叶也有爸爸和妈妈。这样的是爸爸,那样的是妈妈。”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她手里拿着的银杏叶。见她描述不出来缝隙这一特征词汇,我便进一步引导,“这样有缝隙的是爸爸,没有缝隙的是妈妈,是吗?”没等我说完,她便连连点头。
下午,魏老师给我们继续介绍了关于银杏树的小常识。原来,银杏树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有爸爸和妈妈,有的叶子中间有缝隙,那是裂痕,裂痕比较深的是爸爸,没有裂痕或者只有一个小缺口的是妈妈。授粉之后,银杏树妈妈会结果长出果实——叫做银杏果。
放学前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调查表——“我知道的银杏树”,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资料,查找关于银杏树的知识。同时,老师在班级群里分享了一些关于银杏树的绘本,例如《风吹呀吹》、《银杏叶的旅行》、《千年活化石——银杏树》。希望通过阅读绘本的方式,加深孩子们对银杏树叶的认识和感触。
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倾听了这些故事,知道了寒来暑往,四季更替。银杏树叶也从绿色变成了黄色,直到枯萎掉落分解融入土壤中,再开始新一轮生命的延续......
在讨论银杏树叶是爸爸还是妈妈的问题中,老师的第一反应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通过转换教育者的身份,同样从觉得困惑的角度,引发幼儿讨论和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同时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鼓励幼儿通过查看书籍、阅读绘本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幼儿勇于尝试,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提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自我反思和总结。
镜头三:延伸篇——意外的杨树叶
老师:“树叶书签你们听说过吗?”
冉冉:“书签?书签是什么?”
师:“就是用树叶制作的一张书签,当你看一本书的时候,如果这本书有很多页,你看不完,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拿来书签,夹在你看结束的的地方,再合上书本,等下次有时间想继续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继续看完。”
放学回家的时候,我们路过生态园,请孩子们捡一些银杏叶书签带回家,和爸妈一起制作美丽的书签。在捡银杏叶的时候,瑶瑶突然跑过来:“老师,天天捡的不是银杏树叶。”天天手里攥着着一片不同的叶子,局促不安的望着我。我笑了笑说:“没关系,这片叶子先交给我保管,天天你再去捡一片和瑶瑶一样的银杏树叶。”
那是一片和银杏树叶形状大小相似的杨树叶,秋天的杨树叶也已经泛黄,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原来他们是不一样的。第二天,魏老师便带孩子们进一步的观察杨树叶。很快,天天找到了这两片树叶:“老师你看,我觉得这两片树叶都像小扇子。”
老师:除了形状像扇子,你还觉得她们哪里比较像呢?
天天:颜色是一样的。
老师:你们觉得银杏叶和杨树叶有什么不一样吗?
静静:我知道,这里不一样,说着,用手指着叶子的边缘。
雲雲:银杏叶的边缘是弯弯曲曲的,杨树叶的边缘像波浪线。
静静:我知道了,像梳子。
树木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孩子们最有意义的玩具。对于树叶或者落叶的喜欢,或许是源自很久以前的人类祖先,他们喜欢在丛林中穿越探险。在和树叶接触的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会不经意间的摘一摘,掐一掐,时不时的捡起一片落叶,仔细研究半天。《指南》里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回顾这场关于“从来银杏不负秋”的课程,老师们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孩子们相约银杏树下,揭开银杏叶中隐藏的秘密,借助大自然赋予的玩具绽放童年。
脚踩黄土大地,仰望万里晴空,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和孩子们一起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习,在自然中获得经验,在自然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探秘银杏的旅程缓缓落幕,愿银杏树下长大的孩子们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