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正确有效地护娃请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2/11/4 12:44:39 作者:黄利倩 浏览量:579次
转给家长: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正确有效地护娃请这样做!
据后期曝光的完整视频显示,男子掌掴幼童的行为导致矛盾升级,老人举起椅子砸向他后被推倒致摔伤。据亲属发布的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被掌掴的男童面部及外耳挫伤,老人则右侧腓骨上段骨折。事后,南京市公安局玄武湖分局发布情况通报,打人男子涉嫌故意伤害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面对孩子间的冲突,在解决问题的众多方法之中,暴力无疑是最糟糕的选择——于情,他爱子心切但教子无方,当着孩子的面宣扬暴力;于理,他的莽撞让自己从受害者变为施害者;于法,施暴行为挑战法律,以致刑事拘留。
同时,家长自以为的护娃,也许反而为孩子的成长设置了障碍——家长为孩子而打人被拘,孩子将承受压力与精神负担;若再被欺负,孩子会不会选择默默忍受,不敢再告诉家人……
所谓冲突是指在有关个体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观念、言论或行为上的对立或对抗,是一种在满足个体需要过程中遇到挫折或阻力时而发生的应激表现。
冲突是孩子交往活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冲突与幼儿的成长相伴随,是幼儿的交往能力之一。
上面举的例子,是发生在幼儿之间的冲突。人们常以负面的眼光看待“冲突”。其实“冲突”有其积极正面的意义;在许多方面,冲突是幼儿成长必经的历程。
儿童心理学认为,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尤其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上。
冲突不仅能提高孩子认知的发展,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而且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
不光是幼儿,这种同伴之间的冲突,可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是避免不了的,家长该怎么处理呢?
在对待孩子间的矛盾冲突时,通常有这几种误区:
各位家长一定要牢记以下5条:
1.判断这是孩子间的“正常冲突”还是伤害事件
孩子的打闹很多是游戏的成分,他们会偶尔拉拉同伴的小辫子、拍拍他们的肩膀,但由于他们还不会控制这些动作的度,有时会造成一些伤害事件。平常家长可以提醒孩子,玩闹的时候不要动作过度,不要碰到对方身体比较脆弱的部位,如眼睛等。但是如果孩子的玩闹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打闹看得过于严重。
2.不要直接插手去警告对方或实施惩罚
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锻炼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家长听到的可能是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太了解,如果直接插手,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麻烦、更复杂。
3.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向家长寻求帮助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如果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之策。如果责任在自己,应主动向对方道歉。如果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以防止孩子模仿,并鼓励孩子心胸要开阔一些,不要斤斤计较。如果是原则性问题,要教育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权益。
4.巧与对方父母沟通,鼓励孩子正常交往
双方父母最好能诚恳地交谈,彼此谅解,友好地解决问题。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在他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父母深刻的印象。友好地解决问题能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在成长过程中,不做“小霸王”。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和纠纷,就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让孩子在冲突和纠纷中获得体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
5.不提倡家长插手,但不等于家长就应该坐视不管
有些情况下,如孩子面临危险,或是和同学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时,是需要家长了解、参与,并帮助孩子协调解决的。如果需要介入,也要记住放宽心态,抱着协助的态度,而不是主动地替代帮办。
在孩子向你求助时,要问孩子:“你希望我为你做什么?”听取孩子的请求后,家长应该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些积极的解决方案,例如“不打不成交”“握手言和”等。
虽然不提倡家长插手,但不等于家长就应该坐视不管。家长要对孩子表达信任和提供支持,可以对孩子说“我相信你能想办法处理好这件事”,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